【純粹應節舊文】一篇關於海南雞飯的靈修材料
作者:陳韋安
許多時候,到餐廳吃飯,看見餐牌出現「海南雞飯」四字,我總會不期然本能反射地就叫海南雞飯來吃。然而,許多時候,都是後悔收場:要麼切雞骨多肉少、要麼醬汁不夠沾、要麼酸菜很難吃、要麼飯味不夠。不過,最大問題都不是這些。十多年來,每一次吃海南雞飯,我都會碰到一個極之困擾的難題——吃飯途中,我發現,雞已吃光了,卻仍剩下一大碗飯。這現象,我稱之爲「海南雞飯的死胡同」(cul-de-sac of Hainanese chicken rice)。「要吃的雞已經吃盡了,當沾的醬已經沾盡了,所吃的酸菜已經塞住了,然而,仍有一大碗黃油飯爲我存留。」
近日,獨個兒試一間位於元朗的海南雞飯專門店(我不是寫openrice),吃的是去骨海南雞飯(HKD 45)。雞肉肥美、飯味香濃、份量也無話可說。然而,吃到半路,我仍舊遇上這個「海南雞飯的死胡同」。當我死死氣勉強嚥下剩餘的黃油飯之時,我突然覺悟,其實,世上最美好的海南雞飯,已經不存在。
最好吃的海南雞飯,其實是小時候第一次吃的海南雞飯。
仍記得小時候第一次吃海南雞飯的喜悅。雞,不是普通的雞,是海南雞;飯,不是普通的飯,是黃油飯。還有百沾不厭的薑蓉。還有默默擔當綠葉角色的黑色醬和紅色醬(恕在我的字典中沒有它們的名字)。任何人第一次吃海南雞飯,都必定被海南雞飯流露出來的豐美所吸引。然後難以忘懷。然後成長。
最美好的海南雞飯已經過去。不復再。
然後,我們,過一段時間,偶然再看到餐牌上寫着有海南雞飯供應,無論是大家樂的、茶餐廳的、中餐館的、機場food court 的、甚至是將來吉野家的(天曉得),我們都相信,我們仍懷着盼望,即管一試,然後可能又帶着失望而回。就像中了咒語一般。
不過,那又如何呢?
若然第一次永遠是最美麗的,我們就不要讓它輕易錯過。不過,若錯過了,也不要緊。因爲,其實它從來沒有失去過,也不是不復再。它,轉化爲一種生活力量與方向。從此,海南雞飯不再是一碟菜式,而是一個使命、一種地上存活的態度。
如今我最期待的,就是等待有一天,等我十個月大的女兒長大後,帶她去吃海南雞飯。我很期待。期待她吃第一口海南雞飯時奇妙的笑容,期待她從此難以忘懷的喜悅。
「你們若嘗過主恩的滋味,就必如此。」(彼前2:3)
默想:
你起初的海南雞飯是否失落了?你是否已厭倦了吃海南雞飯呢?求主施恩憐憫。
(歡迎轉載)